
我國制造業體量巨大但缺乏核心技術,長期處于產業鏈條的末端。為此,我國近年來大力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但卻面臨“設備易得、技工難求”的尷尬局面。所以說我國鑄造行業的轉型升級,人才隊伍建設是關鍵,而且是國家和企業必須優先對待的問題。
據人社部統計,截至2011年底,中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達到2.25億,而技能勞動者總量僅為1.19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3117萬人,嚴重缺乏,僅制造業高級技工缺口就達400余萬人。
我們很缺技能人才,正在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隨著企業的轉型升級,其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但高技能人才卻越來越少,長此以往,不要說產品升級換代,就是維持現狀也很困難。
人才使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人才使用是人才工作的主要環節之一。中央的“萬人計劃”和“千人計劃”為各類人才的引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花大力氣引進了人才,更要創造條件和環境讓人才人盡其用。引進人才的目的就是為了使用,就是為了讓人才產生各種效益。鄧小平同志特別重視人才的使用問題。他指出:“要創造一種環境,使拔尖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改革就是創造這種環境。人才是有的,不要因為他們不是全才,不是黨員,沒有學歷,沒有資歷,就把人家埋沒了。善于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
以往我們在關注人才培養時,更多關注的是機械加工企業技能人才的缺乏和培養難題。現在,更多的機床工具企業開始重視自身人才的培養。自今年年初以來,隨著機床工具行業低迷狀態的延續,不少企業對內部員工的培訓工作也日益加強。顯然,企業業已認識到員工能力的提升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在以往行業快速發展的時候,人才的培養問題反而被忽視了。
近年來,對于提高一線技術人員能力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自上而下的一致肯定。例如,由工信部聯合其他多個部委,并由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承辦的重點用戶領域工藝技術系列培訓活動就得到了機床工具行業企業的積極響應。不僅行業協會如此,各地的機床工具企業也紛紛開展不同內容的培訓活動,涉及技術、銷售、管理和安全生產等。
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機械處處長王建宇所強調的那樣,在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后,人才隊伍建設與機床制造強國還仍然有一段差距,而持續不斷的做好人才培養等基礎工作是縮小這一差距的有效手段之一